搜尋此網誌

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

即使石頭倒塌,我的內心不會倒



理人的靈修聖地─位於韓國中部地區的月明洞,有一面長達240公尺,當中還包含兩座人工瀑布的石頭造景,稱為「野心作」,集美麗、神秘、雄壯於一身。


從建設開始,到現今的模樣,經歷了二
餘年。


第一階段的工程,從堆砌到完工,被攝理人稱為老師的鄭明析牧師帶領著弟子們親手打造,花了七年,途中因著採用的石頭質地不夠好、做為基底的碎石沒有處理好、排水系統沒有做好等各種原因而倒了五次,到第六次才完成。


倒了五次,倒掉了不少人的信心和希望,也擔心老師不知有多麼難受。


但老師望著之前覺得推得很好,卻在大雨中倒塌破碎的造景許久後,說了:「即使石頭倒塌,我的內心不會倒。」而開始了第六次的堆砌,終於在1998年大雪紛飛的12月,完成了第一階段的野心作造景。


老師打造野心作時,是把一顆顆的石頭當作生命,按照 神的構想、聖靈的感動,在聖子的保護之下來做的。也曾告訴我們,野心作上不同姿態的各個石頭,就像是在各個領域被樹立的使命者一樣,各有各的位置、形態、價值。


後來野心作又經過幾次的局部修整和擴建,而成為了現今的模樣。


除了看著讓人震憾與感動之外,與野心作有關的故事,也成了信仰教育的教材。




「在<野心作倒塌之前>,我是把『普通的石頭』豎立在那位置上。但後來石頭倒塌、幾乎都破裂了,那時我就改用『更好的石頭』來堆。就像這樣,如果被豎立的石頭倒塌而破裂,就會豎立『事先預備的更好的石頭』;同樣地,如果原本在攝理史的人因產生問題跌倒而離開, 神會樹立『比他更成長且更好的人、預備好的人』。」我的老師這麼說了。



這述說的,是一件事實,也是 神運行的法則之一。


但喜歡東想西想亂亂想的我,聽到這樣的話,總不禁會這麼想:


「既然有更好的,為什麼不一開始就用最好的?」
「如果更多禱告,更仔細,那些造成石頭倒塌的問題是不是就不會產生?」
「質地不好的石頭,就算更多禱告,更仔細,遲早還都會碎掉吧,為什麼還要被挑中?」
「質地雖然不好,如果不是放在那邊,或許壓力不會那麼大,就不會破碎了,為什麼硬要那樣使用呢?」
「就算不倒塌而一次成功,想來 神也不會滿意那樣的造景,所以倒塌多次是預定的嗎?」 
「石頭代表生命,代表使命者的話,誰是普通的石頭?誰是終究會碎掉的那個?」
「有人,就是註定為過客嗎?」


鑽牛角尖的問題,讓人頭很痛啊。



基於對 神、對老師、對這歷史的認識與信心,可以感受到這些問題就是在鑽牛角尖,所以,往往很快地,就把這些問題放下,去關注別的事了。


最近一次聽到,卻有了感動,在禱告中,認真地思考了這些問題。


是的,認真地思考了,不只是像在心上搔了一下就過去。


我想,倒塌並不是原本的旨意,但其實,無論如何,野心作石頭造景,還是要做那麼多次的。因為,每一次,都代表了過程中的一個階段。在那個階段中,若能一切都做得好,而沒有問題產生,當然是最好的,不過,就算不因問題而倒塌,也會在有更好的材料,更具實力之時,被拆掉而重建,進展到下一個階段。


那在下一階段出現的「更好的」,並不是在上一階段被漠視、被藏起來、被排擠所以未出現,直忍到下個階段才因之前的失敗而出頭天,事實上在上一階段時,這「更好的」還在成長中,並不好,是等到造就好了,預備好了,才在下一階段出現。


雖說石頭比喻生命,比喻指導者,但比喻終究不是實體,比喻到的部份並非全部,再怎麼說,石頭是死的,生命是活的,石頭碎了就碎了,人卻可以焠煉成新造的人。碎掉的石頭被更好的石頭更替掉,當然可以是比喻做得不好的人被做得更好的人取代掉,但更可以是昨日做得不好的自己被今日做得更好的自己取代掉,端看自己是怎麼選擇,怎麼行為罷了。


昨天的自己是終究會碎掉的狀況,難道要持續到今天都還是這樣嗎?


為了讓人打破原有的界限, 神不是賜下了使命者、賜下了話語,也賜下了各種恩典來幫助了嗎?


沒有一個人是預定被取代掉的;沒有一個人的本命就叫做過客。


倒塌不是絕對的旨意,變化更新卻是預定的景象。


「即使石頭倒塌,我的內心不會倒。」


多麼明澈的一句話。


我,從美麗、神秘、雄壯的野心作,又得到了感動與學習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